他准时来到山脚下的一块巨石旁清点孩子。 他说:“张子豪。” 孩子答:“到。” 他说:“苗蓝蓝。” 孩子答:“到。” 13个孩子,一个都不能少。 孩子走在前面,他紧跟在后面,和孩子一同翻越一座山,又翻越一座山,再翻越一座山,到达天梯的脚下。“抓紧,悠着劲爬。”他小心翼翼把孩子一个挨一个扶上天梯,孩子再往上攀登。天梯是他用山竹自做的。自从有了天梯,他和孩子每天少绕二十多里路,提前一个多小时到校。由于风吹雨蚀,天梯毁了修,修了毁,后来,当地政府得知情况后,才把竹梯换成铁梯。 到校,他领着孩子首先升国旗,唱国歌,之后学习。 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;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……" 他持一根木条,指着黑板上书写的《登鹳雀楼》,读一句,孩子跟着学一句。 13个孩子个个争气,每次参加当地统考,总评均为第一名。支教第三年,他的孩子由原来的l3人逐渐增加到了51人。他笑了,又愁了。 很多孩子是奔他来的。51个孩子,挤在两间教室,容纳不下,他决定把孩子分成两个班。他给一个班的孩子上课,另外一个班却空着没老师,这让他很无奈。他翻越座座山,多次向当地教委申请一名老师过来。半年内,教委陆续派了四名老师上山,结果来了走,走了来,都不愿冒险留在这个条件极其艰苦的学校。就拿他来说,刚来这里时,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,怒吼的山风,没有赞叹,只有恐怖。慢慢地,他经受住时间和环境的重重考验,最终留了下来。 他每隔20分钟给其中一个班的孩子上课,让另一个班的孩子做作业。“不行!长期这样绝对不行!”他思虑重重,“51个孩子交给了我,我要对他们负责。” 他打着手电筒,顶着呼啸的山风,踩着崎岖不平的山路,连夜赶回家。 他不敢瞅她的眼睛。他心里很虚,他去支教的时候,她铁了心反对。上路那天,她没有送他,只对他说了句:“到时待不下去,你也别回来!” “学校里缺一名老师……你看……能不能……跟我一块儿去山上……支教?”他吞吞吐吐地跟她商量,“先前去了……几名支教的……没留住……又走了。” “那,那好吧。”她早已忘记了他走时她对他说的气话,“你怎么不早回来呢?看把你难为的。”她赶紧从柜子里找出一件棉大衣,披到他的身上。他激动得上前亲她一口:“谢谢你,老婆!”他教两个班的语文、英语和体育,她教两个班的数学、音乐和美术。课余,他和她经常到学校附近的村落帮助少数民族的村民学习汉语,以及科学种田。日子像山间的泉水,静静地流淌着…… 雪融化了,春天又来了,他和她带领孩子到学校后面的操场一角观赏鲜花。 每年开春,他和她都要来这里种下百粒鲜花种子。每种下一粒种子,就象征着一个孩子在他和她的精心呵护下,已经跳出了大山。到了盛花期,这150余株上千朵鲜花,白的纯洁,粉的淡雅,红的热烈……争奇斗艳,相互簇拥。 “老师,您看这些鲜花和您多么相似啊,美丽、漂亮。” “是吗?”她的脸颊瞬间桃红。 “嗯。” 他和她看着姹紫嫣红的鲜花,又看了看围在身边的孩子,哭了,而后又笑了。